成语鞠躬尽瘁出自哪部名著?
成语“鞠躬尽瘁”是中国汉语中一个经典的成语,它意为“鞠躬尽力,竭尽全力”。这个成语源于宋代文学家冯梦龙所著《警世通言》中的一则故事。
在故事中,唐朝时期的一位官员名叫杨石先,他担任了很多职位,包括中书舍人、给事中和工部侍郎等。他在这些职位上表现出色,鞠躬尽瘁,但是他并没有因此得到皇帝的青睐。他最后病逝时,留下了一句名言:“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”。
这句话后来成为了一个经典的成语,用来形容一个人尽力做某事,为之不懈努力,即使付出了所有,也不会后悔。
关于杨石先的故事,有很多不同版本的说法。在一些版本中,他是一位贤明的官员,对政治和民生都非常关心;在另一些版本中,他是一个专注于文化和艺术的人,致力于在这些领域取得卓越成就。但是无论哪个版本,都强调了他的工作态度和对于事业的热爱。
杨石先是一个历史上的真实人物,他生于唐朝末期,死于五代十国时期。他的职业生涯非常丰富,曾经担任过很多高级官职。他在工部侍郎期间,提出了很多重要的政治和经济建议,包括改革税收制度和规范农业生产。他还善于修建水利工程,提高了农民的生产能力。
杨石先的工作态度和热情激励了很多人,包括他的儿子杨儒和他的孙子杨时。他的儿子也是一位官员,曾经担任过刑部尚书和吏部尚书等职位。他的孙子杨时更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文学家,他的诗歌和散文被后人称为“杨文”。
总的来说,成语“鞠躬尽瘁”出自宋代文学家冯梦龙所著《警世通言》中的一则故事。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为事业不懈努力的精神,其中的主人公杨石先是一个历史上的真实人物,他在政治、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。他的工作态度和精神激励了他的家族和后人,成为了一个经典的典故。